# 女权”是如何透支社会信任的?

武大那件事,纷纷扬扬,总算有了一个法律上的分晓。但这分晓,恐怕也只是一个逗号,而非句号。

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,来推测某些“正义”的。但即便如此,看到将“扶弱”的大旗,用到如此地步,也还是不免心寒。扶弱锄强,本是极好的事,可一旦成了武器,成了可以绕过事实、践踏程序的武器,那它刺伤的,就绝不仅仅是某一个“恶人”了。

今日为一人之“义”,一篇“小作文”,便可挟舆论以定罪,将人游街示众。事实是不必谈的,程序也是可以不管的,先打倒在地,再踏上一只脚,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再说。这种“胜利”,何其便捷,又何其快意。

然而,代价呢?

代价就是信用的耗散。好比一家银行,凭着信誉发行了钱票,人人宝之。忽有一日,有人拿了假票,甚至是拿了早已兑付过的旧票,来强行支取,闹得天翻地覆,银行竟也只好息事宁人地给了钱。如此一而再,再而三,那么这钱票,离变成废纸也就不远了。

大众的同情与信任,便是这最宝贵的钱票。倘若可以被随意支取,甚至被欺罔,那么,当来日真有弱者在暗夜里泣血哀哭时,人们怕是也要先在心里打个问号,掂量一下这哭声里的水分了。

这,才是一种更深沉的悲哀。信用的崩塌,向来是从内部开始的。当一面正义的旗帜,它的持旗人自己都不再爱惜它的颜色时,旁人又如何能长久地敬畏它呢?

2025年8月2日夜 闻武汉经开区法院驳回杨某性骚扰诉讼有感而作
My avatar

Thanks for reading my blog post! Feel free to check out my other posts or contact me via the social links in the footer.


主观评价 Series

# 恶之米,人性之蛊

主观评价 1 / 3
7 min read

最近终于读完了苏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《米》。 合上书页的那一刻,心中五味杂陈,但最强烈的感受并非感动或悲悯,而是一种深切的痛苦与不适。这本书里的黑暗、苦痛与人性扭曲,其冲击力之强,令人难以平静。

Read